“厂二代”蜂拥当网红:流量狂欢背后的制造业突围困局
日期:2025-07-09 20:54:11 / 人气:3

导语
“忙碌的爷、领奖的爸、反派的叔和闲置的我”——老牌国货洁丽雅的三代接班人石承展,在短剧《毛巾帝国》中如此调侃自己的家庭角色。这部仅7集的短剧在抖音斩获过亿播放量,一度登顶热搜榜首。与此同时,曲美家居“负二代”赵泽龙、“好利来二公子”罗成、“特步千金”丁佳敏等“厂二代”们也纷纷涌向镜头,试图以网红身份为家族企业寻找新增量。当“霸道总裁扮演网红”成为新潮流,这究竟是制造业突围的妙招,还是流量泡沫下的无奈之举?
一、流量战场:“厂二代”集体跨界当网红
改革开放近50年,中国第一代创业者已普遍面临交班时刻。普华永道调研显示,我国超85%的民营企业为家族企业,其中约29%集中在传统制造业。2020年前后,中国约四分之三的家族企业进入传承期,规模达历史峰值。
接班的“厂二代”们有着与父辈截然不同的成长轨迹。阿里巴巴1688调研数据显示,平台“厂二代”中90后、00后占比近80%,95后是中坚力量;81%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超半数有海外留学背景。这些“互联网原住民”不愿像父辈那样扎根工厂油污,而是将网络营销视为更“体面”的接班方式。
雷军、周鸿祎等企业家频频“出圈”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推动了这股潮流。“当网红企业家既时尚又安全”——在这种心态驱动下,“厂二代”们蜂拥入场:经营糕点厂的“益祥成糕点”、床垫厂“厂二代阿拉丁”、“锅炉公主”“泳池二少奶”等千奇百怪的账号层出不穷。小红书“厂二代”话题浏览量达2.8亿次,抖音相关标签视频播放超28亿次。
部分“厂二代”确实尝到了流量的甜头:
• 洁丽雅石承展的短剧《毛巾帝国》带动618天猫旗舰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300%,直播带货4小时GMV破542万元;
• 好利来罗成的“社恐老板”人设助推单品销量超122万;
• 永康保温杯胡家舟的vlog系列播放量破2000万,成功开辟抖音销售渠道;
• 卡拉扬沈若伊单场直播订单超30万。
二、流量分化:少数爆红,多数沉寂
然而,“厂二代”的网红之路正呈现两极分化。
头部案例光芒耀眼:石承展靠短剧让洁丽雅重回大众视野,罗成带货近亿,胡家舟、沈若伊等也成功打开新销路。但这些成功背后,是更多“厂二代”的黯然失色——小红书上多数账号粉丝仅两三百,作品寥寥无几;抖音上虽有个别爆款,但大部分账号在短暂试水后便销声匿迹。
“海归继承家业”的套路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热度消退后,流量退潮的危机随之而来。今年天猫618,去年风光无限的洁丽雅未公布销售战绩,也未出现在排行榜中。这表明,“厂二代”标签并非天然的流量“吸铁石”,其影响力难以持续。
三、困局透视:流量狂欢难解制造业根本问题
《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报告》显示,超60%的“厂二代”不愿接班,主因是行业前景不明、经营压力大。
当前市场环境与父辈创业时截然不同:
• 增量时代 vs 存量竞争:父辈受益于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与人口红利,产品需求旺盛;而二代接班时,毛巾、箱包、保温杯等产业已产能过剩,全球市场趋于饱和。
• 精益生产 vs 同质化厮杀:过去靠坚持精益生产就能脱颖而出,如今产品高度同质化,企业只能在营销上“卷”噱头。
流量虽能短期提升曝光,却与制造业发展存在根本冲突:
• 成本刚性 vs 流量高企:原材料、人力、设备成本居高不下,而获取流量需高价购买平台推广,低价促销又进一步压缩利润。
• 低售价陷阱:贝恩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快消品市场销量增长4.4%,但平均售价下降3.4%。“源头工厂”名义下的低价竞争,让企业财务负担加剧。
更严峻的是,当流量红利消退,制造业终将回归产品力竞争——设计创新、成本控制、供应链效率等硬实力才是持久战的关键。若“厂二代”们仅沉迷于流量游戏,缺乏对产品本质的深耕,最终可能既丢了传统优势,又未能在新赛道站稳脚跟。
结语
“厂二代”当网红,既是拥抱新渠道的勇敢尝试,也是传统制造业焦虑的缩影。短期来看,流量确实能带来曝光与销量;但长远而言,只有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制造优势结合,在产品创新与品牌价值上持续投入,才能真正实现家族企业的传承与升级。毕竟,流量会退潮,而扎实的产品力才是穿越周期的底气。
作者:盛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LV 新店刷屏,被忽略的 “最丑...07-09
- “厂二代”蜂拥当网红:流量狂欢...07-09
- 教 AI 学会反思的方法探索07-09
- 甘肃血铅真相:不止于 “彩绘发糕...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