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用AI“美化”房源:是效率革新还是让消费者当冤大头?

日期:2025-10-29 14:44:48 / 人气:3


“金九银十”叠加毕业季,找房旺季如期而至。不少人在换租房或买新房时,都曾被一张“近乎完美”的房源照片击中——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木地板上,推窗见绿,远处是夕阳下熠熠生辉的城市天际线。但醒醒,多看两眼你会发现:这可能是AI为你编织的“家的白日梦”,而且它正变得越来越熟练。
AI不是来卖房,而是来“引流”的
房产作为“低频高价”消费品,中介的核心价值曾建立在信息不对称之上,通过维系与房东、找房人的信任推动交易。如今,AI正接管这个链条的最前端——眼球争夺战。那些被称为“AI美化”的图片迅速普及,不同于普通精修,它是一种更高级的“虚假陈述”。在美国房地产市场,AI生成的卖房视频已不鲜见,还有专门应用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现实中可能堆满杂物、墙面斑驳、窗外是垃圾站的房源,人类处理需清理打扫、请摄影师和软装师,成本高昂且耗时。但AI能一键搞定,垂类app的功能堪称“魔幻”:
- 虚拟软装:将空屋瞬间填满宜家家居,或生成“北欧风”“中古风”“包豪斯风”等精致装修效果;
- 虚拟翻新:一键更换地板、墙面颜色,甚至“拆掉”非承重墙打造开放式厨房;
- 虚拟景观:把窗外破旧屋顶替换成平静湖面,或添加不存在的日落;
- 数字人解说:输入文案即可生成视频,智能配音搭配数字人讲解,中介甚至可能没看过房源本身。
这些操作的目的很明确:用精致图片吸引不明真相的找房人。在竞争激烈的房产市场,普通照片易被信息流淹没,而AI“美化”的图片能像磁铁般吸住注意力,促使用户点进去、点赞评论、咨询详情。随后便是经典引流套路:评论→私信→加微信,当用户兴致勃勃联系时,中介却以“这套没了,推荐同款”搪塞;更离谱的是,有中介会骗到用户看房,见面才说“房子刚被定走,来都来了看看别的”。AI没帮着卖房,却成功完成了互联网工具的核心使命——制造注意力。模型生成的完美图像能显著提升房源曝光率和访问量,让原本仅触达几百人的信息,推送给成千上万潜在买家,这是效率与算法的胜利,但效率提升往往伴随着价值折损。
信任透支:房产交易中的“虚拟化陷阱”
无论是买卖还是租赁,房产交易都是个人或家庭最大的财务决策之一。对租房打工人,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押金也是不小的支出。这样的严肃决策,必须基于社区环境、房屋结构、采光、噪音、通勤等大量真实信息。
而AI的介入,让决策过程从一开始就走向虚拟化,后续全是“拔草”:现场墙面布满划痕而非图片中的干净亮白,采光效果与高曝光图片天差地别,屋内堆满屋主旧家具杂物,电器更是经不起细看。这不仅是“图片仅供参考”的问题,而是用户本可不必浪费时间跑这一趟。
AI引流对看房人的危害显而易见:一是时间与成本浪费,为虚假照片付出时间和通勤成本,专程前往可能不存在的“完美房源”;二是信任透支,经纪人为引流牺牲了最宝贵的客户信任。此后客户必须在心里建立“反AI”甄别机制,不再相信图片视频,甚至怀疑中介每一句话,这种额外的认知负荷和心理成本本可避免。
这与电商领域的过度美化如出一辙。不久前“#AI模特穿AI衣服做AI直播带货”的话题,本质是同样的问题——消费者看直播是为观察衣服上身效果,AI直播让直播失去意义。但买衣服货不对板尚可退货,房子交易损失的却是奔波看房的周末、交通费,以及被撩拨起的“对家的想象”。
AI的正确打开方式:工具而非真相
AI在房产领域的应用不可逆,它能实现更快的视频制作、更好的数据分析、更精准的客户画像。反过来,AI也可用于看房筛选,比如设置关键词让AI自动爬取识别房源信息。目前已有平台上架AI找房功能,但形式较传统,多为对话chatbot,只是转换了关键词搜索思路;还有平台尝试用AI结合玄学,以风水解答用户疑问。
但无论卖房还是找房使用,都需明确:在房产交易这个高度依赖信任和现实考察的领域,AI始终是工具,而非真相本身。当AI把所有房源都美化成滤镜下的“网红脸”,唯一的自救之道便是回归基本要素:多跑现场、多观察周边环境、分不同时段踩点,以及对所有过度完美的事物保持警惕。
毕竟,重大财务决策不应建立在虚拟滤镜之上。我们需要AI的效率,但更需要真实的阳光。

作者:盛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盛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