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口,广东“双子星”出手了:市内免税店扩围下的机遇与挑战
日期:2025-08-26 10:58:57 / 人气:3

讨论许久的市内免税店扩围终于落地。8月23日,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试营业期间迎来首单成交,一名顾客在免税酒水区完成购物结算,将于下周一从深圳机场前往迪拜。不久前,广深两市官宣,首家市内免税店均将于8月26日开门营业。
政策推动:市内免税店版图扩张
去年,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提出在广州、成都、深圳、天津、武汉、西安、长沙和福州等8个城市各新设立1家市内免税店。此前,多家市内免税店官宣将在今年投入运营,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已于今年5月亮相,广深落地在即。
过去5年间,我国市内免税店经历了数次转变。2019年,中免集团恢复旗下北京、大连等地的市内免税店,这些店此前曾因经营不佳注销,主要服务于境外人士,中免集团此举是挖掘免税业务新增长点。而中国出国人员服务有限公司自1980年起在全国12座城市开设的外汇商品免税店,主要针对出境回国的中国人,他们可在180天内购买免税品并直接提货。
到去年,这些市内免税店迎来新一轮转型。根据新办法,中免集团经营的6个市内免税店不再将消费人群限定在境外人士;中出服经营的12个外汇商品免税店、港中旅经营的哈尔滨外汇商品免税店转型为市内免税店,加上新设的8个,我国市内免税店版图拓展至27家,分布在22个城市。设立市内免税店的城市和数量由省级相关部门申请,国务院审批。
我国免税业务曾经历大幅增长,2020年海南离岛免税在额度放宽、种类扩大后“起飞”,总销售额大增103.7%,达到274.8亿元,2021年我国免税市场销售额增长66.8%。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各地探索新业态提振消费,市内免税店能推动城市整体消费形象改变,提升城市商业完整度,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也有积极影响。
广深探路:新店助力城市发展
广深两市作为新一轮扩围的“先头部队”,格外需要新的市内免税店助力。因靠近香港、澳门,广深接待出入境人员数量居全国前列,入境游带动两市高速增长。今年上半年,经深圳各口岸出入境人员达1.3亿人次,同比增长16.2%,其中出入境外籍人员达343.2万人次,同比增长39.2%;同期广州接待外籍人士超150万人次,同比增长40%。
大量出入境人员为市内免税店提供了消费群体,而市内免税店有望弥补广深商业的不足。从零售地产与消费市场研究报告来看,深圳优质零售地产存量面积排名第六,广州未进入前十,从人均存量面积看,两市处于40城中下游。大湾区城市群发达,周边城市商业体量不低,香港此前虹吸了大量广东高端消费,导致广深奢侈品牌门店数量不高。
广深两市的市内免税店将涵盖美妆护肤、腕表首饰、高端酒水等国际、高端商品类别,也与广深打造世界级品牌的需求相吻合。广州本地香化产品有望成为特色,国产美妆品牌崛起,韩国在繁荣免税业推动下本土化妆品龙头崛起,广州被寄予厚望。深圳与“科技”更适配,市内免税店将入驻本土优质国民科技品牌,随着“科技旅游”成为亮点,有望成为游客地标。
挑战犹存:拉回线下任重道远
市内免税店仍存在诸多局限。传统百货是免税店底色,免税商品品类有局限性,集中在少数品类,一些超头部一线品牌没有免税店,与有税品相比品类竞争力有待探讨。全球来看,免税业务面临发展瓶颈,近年来免税商品品类增速不及新兴消费品类,全球头部免税店品牌如DFS调整业务布局,部分免税市场面临收缩。
在国内,受电商冲击,线下商业探索新发展模式,非标商业体频出,各类体验消费涌现,试图将消费者拉回线下。市内免税店作为承载文旅客流、跨境客流的线下消费载体,有能力成为导入线下流量的新载体,也有人期待其成为商场“新晋网红”推动线下商业新模式。
但免税经济与二次元经济有明显区别,二次元消费群体画像清晰,客流本地可得性高,符合消费新趋势,而免税商业有政策门槛,可作为商场专属主题提振客流,但需与商业运营、招商互动,做到业态协同。除海南免税城外,内地以市内免税店为主力店的商场难完全依赖免税经济运营,免税消费规模不足以支撑常规客流。
从城市或商圈视角看,仅靠市内免税店不足以吸引足量游客,发挥免税经济整体吸引力,关键在于打造多元、创新的消费新场景体系,免税经济作为重要一环,对留住境外消费、比肩世界级消费中心城市有前瞻意义和现实价值。
作者:盛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新风口,广东“双子星”出手了:...08-26
- 特朗普贸易攻势下:印度强硬反击...08-26
- 00 后大厨,真能 “一饭封神”?08-26
- Databricks:700 亿融资引爆硅谷...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