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桥砸百亿的赛道爆发:脑虎科技叫板马斯克

日期:2025-10-24 14:33:11 / 人气:3


4年前,一通不到一小时的电话,让脑虎科技创始人陶虎拿到了融资最快的一次——3000万元天使投资。电话那头,是陈天桥。“脑机接口应用到健康人群来增强大脑,大概需要多少年?”陈天桥问。“10年吧。”陶虎见过上百位投资人,他们期待的回报周期多是5~8年。“10年怎么可能?20~30年你能做成就很好了。钱你拿去,放心研究吧。”
脑虎科技成立之初的三次融资,陈天桥旗下的盛大全部参与,既是天使轮唯一投资者,也是最大机构投资者。初创业便遇到如此“耐心”的天使,陶虎有了十足底气。2025年,脑虎科技已在业内名声大噪,而回溯2019年,脑机接口还并非大热赛道。2021年,“通灵猴子”接入马斯克创立的Neuralink脑机接口、用意念玩乒乓球的画面,才让脑机接口的作用被广泛认知。如今,这个曾是“窄门”的领域,已成为资本争相涌入的“大道”,而脑虎科技正以中国玩家的身份,向马斯克的Neuralink发起挑战。
技术突破:从双解码到无线全植入
大脑是人类最复杂、脆弱且神秘的器官,解密其信息处理机制与意识产生原理,是探究生命起源和认知本质的关键。目前脑机接口有两种主流技术路线:有创的侵入式与无创的非侵入式。“侵入式需要开颅,将脑机接口接入大脑内部,被公认为最硬核、门槛最高的技术路线。”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中国)副院长杨扬表示。
2025年初,脑虎科技对外宣布自研高通量植入式柔性脑机接口,既实现实时运动解码,又完成实时汉语言解码,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运动和语言双解码技术的企业。2024年12月,在上海华山医院,一位植入柔性脑机接口的女患者,其语言区神经信号被成功解码出“2025新年快乐”,并操纵机械手做出“比心”动作;2025年4月,一位19岁癫痫患者植入该接口后,“脑控”打上了王者荣耀。
“做脑机接口就是戴着镣铐跳舞。”陶虎坦言,脑机接口进入大脑越深,采集信号越准确,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大脑并最低限度损伤,是所有侵入式路线研究者的核心难题,顶尖软硬件缺一不可。而近期,大模型成为行业破晓的关键变量——脑机接口负责信息采集与传输,大模型承担数据训练与生成,二者形成正向反馈。杨扬将其比作“两个人爬山:AI从南边山脚出发,脑机接口从北边攀登,终将在山顶汇合,发展成真正的智慧”。
2025年10月底,脑虎科技将联合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在华山医院开展全球首例全无线、全植入、全功能柔性皮层脑机接口长期临床试验。这一突破直指当前行业痛点:2024年5月,马斯克Neuralink为患者植入设备后,几周内出现电极脱落问题,据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家报道,首位体验者数月内设备脱落率达80%。长期植入是脑机接口亟需攻克的难关。
此前脑虎完成的多为有线、短期植入,患者术后头部会连接电源线和数据线,如同悬着“感染风险”的高压线。陶虎团队参考心脏起搏器设计,将电池和无线传输系统置于胸前,巧妙解决了大脑对温度敏感的散热问题——大脑温度高于正常体温约2度便可能引发休克。
对标马斯克:工程思路下的技术博弈
从成立第一天起,陶虎就毫不避讳对标马斯克,认为二人产品理念高度一致。“搞科研越发散越好,但好的产品经理必须解决用户问题。”在他看来,脑机接口产品需在安全、可靠、高效、通用四维度平衡,先保证安全可靠,再提升有效“通道”数——通道数越多,设备读取或写入大脑神经信号的精度越高。
目前马斯克Neuralink的N1植入体单个设备支持1024个通道,为全球顶尖;脑虎柔性脑机接口系统使用256通道阵列,为国内最高,密度达64通道/平方厘米,是传统电极的64倍。陶虎强调,脑机接口是系统性工程,电极需与芯片匹配,芯片要与算法协同,这便是“用做工程的思路做产品”,与马斯克“第一性原理”异曲同工。
在技术路线上,双方选择不同路径:马斯克Neuralink采用深部柔性电极,将电极插入大脑皮层,可做单神经元级采集,但创伤大、覆盖脑区有限;脑虎选择微皮层柔性电极,贴附在大脑皮层表面、硬膜下,无需穿透脑组织,能减少损伤且覆盖多个脑区。对于马斯克“全脑脑机”的畅想,陶虎认为“可能不是最佳方式”,全脑深部电极会“把大脑扎成豆腐渣,有效数据采集并不多”。
目前,脑虎接口已在患者身上实现多项突破:运动区肿瘤占位患者术后两周能用意念发微信、控制智能轮椅;语言区占位患者术后9天实现394个常用汉语音节71.5%的解码准确率,单字时延小于100ms,为国内实时汉语言解码最高水平。近期结合AI后,更是实现“超人类语速交流”,单人每分钟输出307字,超正常人两倍,还能完成意念办公、双脑互联远程实时意念对话。
商业化路径:长期主义下的三阶段规划
创业初期国内脑机接口行业一片空白,陶虎“摸着石头过河”,以长期主义为核心准则,制定了清晰的商业化三阶段规划。第一阶段,在科研市场实现商业化——为需要脑机接口做研究的团队提供设备,既占据市场,又能将科研验证的技术逐步转化到医疗器械。目前该阶段已实现收入,且在国内科研市场领先。
第二阶段,计划未来2~3年拿到医疗器械注册证,这将是公司最核心的收入来源。据GrandViewResearch数据,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2019年为12亿美元,2023年达19.8亿美元,预计2024年增至24.8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为医疗收入。陶虎拒绝为拿证“走捷径”,这与陈天桥的长期主义理念高度契合。
第三阶段,构建生态——通过自研脑机操作系统,连接AI大模型、具身智能等外部物理/数字设备。海外企业已先行布局,2025年8月初,美国Synchron公司展示了患者通过意念操控iPad的成果,借助苹果BCI HID协议及无障碍功能实现交互。
对于上市,陶虎态度明确:“不会刻意为上市做低难度产品。上市不是主要目标,核心是做好产品和技术,做伟大的脑机接口公司,而非单纯的上市公司。”
资本与赛道:陈天桥的耐心与行业奇点
陶虎的创业之路,离不开陈天桥的持续支持。作为昔日中国首富,陈天桥2004年带领盛大赴美上市,31岁便以近百亿身家登顶IT富豪榜;2009年后“退隐”,投身脑科学捐助。2015年他将注意力转向脑科学,2016年宣布投入10亿美元创建天桥脑科学研究院,首批落地项目包括与加州理工学院合作成立研究院,其院长Richard Andersen院士曾实现侵入式脑机接口运动解码里程碑突破——同年,马斯克注册Neuralink。
“我们不知道谁会把钱用得更好、谁会突破脑研究,只能千金买马骨。”陈天桥的耐心资本,让脑虎得以潜心研发。杨扬透露,在陈天桥支持下,全球首个侵入式脑机接口解码语言项目取得突破,他投资美国Synchron的时间也早于比尔·盖茨和杰夫·贝索斯。
如今脑机接口赛道已迎来爆发。据天风证券《脑机接口投资图谱》,2018~2024年国内融资事件年化增速超30%,2025年仅Q3就新增融资20起,B轮前项目占70%。红杉中国、蓝驰创投、经纬创投等知名VC争相入局,浙大团队研发的“脑机打字”系统让渐冻症患者每分钟打60字、准确率超95%。
但陶虎也有隐忧:资本过热可能重蹈元宇宙覆辙。“元宇宙昙花一现,原因之一是掺杂太多商业化。”相比互联网和AI大模型,人类对大脑认知仍极有限,脑机需要更长久的技术投入和资本耐心。如何在短期存活与长期发展间平衡?陶虎仍在探索。不过他坚信,“脑机接口是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最佳桥梁”,OpenAI等巨头入局也印证了行业潜力。2025年,脑机接口元年已然到来,一场关于大脑与智能的革命,才刚刚拉开序幕。

作者:盛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盛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