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汪队:7年救出270人,搜救犬与他们的生命约定

日期:2025-10-24 14:33:29 / 人气:4


2022年2月,福州一场罕见大雪叠加北京冬奥会热度,市民涌向鼓岭风景区观雪,却陷入道路拥堵、人员走失的混乱。福建省星光救援队搜救犬中队队长苏建华接到报警:一位四五十岁的退伍军人,仅穿短袖短裤上山,因雨雪滑落溪谷,全身湿透、擦伤,手机信号时断时续,陷入恐慌。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援,让苏建华和他的搜救犬安娜再次踏上生死线——这只是他们众多救援故事中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以来,苏建华带领搜救犬团队参与500多起救援,成功解救270余人,用忠诚与专业书写着人与犬的生命传奇。
一、冰雪救援:与死神赛跑的7小时
接到报警时,走失者已沿溪谷移动至水库附近,手机信号中断,天色渐暗,失温风险剧增。苏建华带着搜救犬安娜出发,盘山公路堵车3小时,他们一边疏导车辆一边前行。到达大致区域后,无人机搜寻无果,只能凭经验判断:人大概率顺河流向下游移动。在崖壁间劈开毛竹开路近两小时后,安娜突然有了反应,顺着它的指引,救援人员听到了被困者的回应——人在峡谷底下。
找到被困者时,他仅受皮外伤,救援人员迅速为其换上干净衣物、裹上保温毯。但返程之路更艰难,调冲锋舟需五六个小时,他们决定沿原路攀爬。又是近两小时的艰难跋涉,才将人安全带出。此次救援中,安娜的头被割伤,苏建华拍着它说“辛苦了”,这声慰问里藏着并肩作战的默契。11岁的安娜是比利时马林诺斯牧羊犬,已跟随苏建华执行过百次救援任务,是他最可靠的“战友”。
二、从50元买狗到搜救犬教官:与狗结缘的半生
苏建华对狗的热爱始于童年电影《狼犬历险记》,三年级时,他和弟弟帮邻居挑砖头、砍柴,花50元买下一只中华田园犬“小花”。学校不让养狗,他每天往返两公里给外婆家的小花送食物;小花长大后会护主,曾在同学动手时扑上前保护他。这份深厚的感情,让小花成为他心中不可替代的存在。直到高三,小花“老狗识途”般自行消失在山中,老人说“老狗快不行时会找地方安静离去”,这份离别让他难过许久,却也种下了与狗相伴一生的种子。
工作后,苏建华花8000元买了一只德国牧羊犬,通过宠物论坛、线下交流群自学训犬知识,成了身边人眼中的“训犬高手”。2016年,同学邀请他为曙光救援队训练搜救犬,彼时国内专业搜救犬稀缺。2017年叶家村房屋倒塌救援中,因搜救犬训练滞后无法发挥作用,苏建华深感内疚,下定决心“练出能救到人的专业搜救犬”。他奔波于北京、杭州等地听课,2018年参加国际搜救犬培训课,系统学习废墟、水域、广域等6类搜救犬知识,立志让自己的搜救犬成为考核冠军。
一年时间里,他训练出马犬“安娜”和它的女儿“发现”,带着它们参加全国工作犬比赛,几乎包揽冠亚军。“第一次拿冠军时,在酒店办了好几桌庆祝,比中彩票还开心。”苏建华说,这份喜悦源于对训犬事业的热爱,更源于对生命救援的敬畏。
三、失败与突破:创造10天救援奇迹
救援实战远比比赛残酷。2020年,一位老人进山摔伤后走失,手机基站仅能提供500米半径的模糊定位,山里满山都是铁塔,搜救难度极大。等找到老人时,他已因失血过多休克离世。这次失败让苏建华决心研发追踪犬——通过提取目标气味直接追踪,而这在全世界都是难题,走失时间越久,气味越淡,难度越高。
他研究寻血猎犬、汉诺威嗅觉猎犬等专业品种(嗅觉细胞达2.8-3亿个,远超普通犬的2亿个),花两年多时间终于训练成功。追踪犬让救援队成功率提升至70%以上,更创造了世界纪录:2025年6月,宁化一位老人进山砍柴失联5天,家属找到一双鞋子作为物证。苏建华带着追踪犬嗅闻后开启追踪,第七天发现新鲜粽叶,第九天找到捆好的新鲜柴火,第十天广域搜救犬定位到老人。此时老人已走失10天,脚趾受伤长蛆、脚肿严重,却奇迹般存活。这一案例远超美国12天的同类追踪纪录,成为救援界的奇迹。
四、搜救犬的“荣耀与归宿”:并肩作战的战友
在救援队,搜救犬的训练有严格标准:前期用食物、玩具奖励,后期成熟后,“首领”的认可就是最大激励。执行任务时,找到目标后,它们会主动跑到苏建华面前摇头摆尾,骄傲地展示成果。而救援队有铁律:分文不收,不拿家属一针一线。最大的开销是引进种犬,最贵的一只几十万,苏建华已投入几百万,但他说“救援成功的精神满足感,比什么都珍贵”。
高强度的训练和救援让搜救犬寿命比普通宠物狗短,退役后的安置是苏建华的牵挂。“已有好几条搜救犬在我手上养老送终,我们不送领养,怕它们生病后被遗弃。”他曾梦到一条犬来道别,第二天清晨犬就离世,这份灵性让他更珍视与狗狗的缘分。如今,救援队为逝去的犬修墓碑,清明节组织队员看望,沙县政府也在推动功勋犬康养基地建设,给“老战友”们一个温暖归宿。
五、小流浪变身搜救犬:中华田园犬的“英雄梦”
面对搜救犬数量不足、引进成本高的问题,苏建华参与了“它基金”和“名创优品”发起的【小流浪变身搜救犬】公益项目,从全国筛选潜力流浪犬训练。目前初筛出8只中华田园犬,苏建华坚信它们能成为优秀搜救犬:“中华田园犬爱干净、会看家、陪伴乖巧,没有护食等坏毛病,家庭陪伴能力远超不少进口工作犬。”
他认为,犬种名贵与否不重要,关键是潜力。国外已有流浪狗训练成搜救犬的成功案例,他希望通过项目让更多人看到中华田园犬的价值,也给流浪犬一个“英雄梦”。“它们不只是动物,救援时是战友,训练时是学生,陪伴时是最懂情绪的朋友。”
六、户外迷路自救指南:听从救援是关键
苏建华每年接到80-100起山地走失报案,其中痴呆老人占50%-60%,抑郁症患者占30%。他提醒:户外迷路后,90%的人会违背“原地等待”的叮嘱,乱走导致危险加剧。正确做法是:第一时间报警,保持冷静,听从救援人员心理疏导,明确告知位置信息,严格原地等待。“山里信号差,监控只能看到进山轨迹,乱走会让搜救难度倍增。”
从50元的“小花”到11岁的“安娜”,从生意老板到搜救犬队长,苏建华用7年时间证明:人与狗的信任,能创造生命奇迹。那些在救援现场响起的犬吠,是生命的信号,更是无声的约定——只要有需要,他和他的“汪汪队”,永远会向着危险出发。

作者:盛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盛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