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缩产 30%,A 股谁受益?| 0702 张博划重点

日期:2025-07-03 10:53:24 / 人气:3

7 月 2 日,市场全天呈现震荡调整态势,创业板指领跌。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 1.38 万亿,相较于上个交易日缩量 891 亿。截至收盘,沪指下跌 0.09%,深成指下跌 0.61%,创业板指下跌 1.13% 。
当日,海洋经济概念股全天表现强势,深水海纳、神开股份、振华重工、巨力索具、百洋股份等个股涨停。消息面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着重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与此同时,光伏板块也迎来了引人注目的变化。据上海有色金属网(SMM)报道,国内头部光伏玻璃企业计划自 7 月开始集体减产 30%,预计后续国内光伏玻璃 7 月产量将降至 45GW 左右。7 月 1 日晚间,光伏玻璃厂商亚玛顿回应媒体时确认了这一减产消息属实。而在 7 月 2 日的 A 股市场中,福莱特、亚玛顿、凯盛新能、金晶科技等光伏玻璃厂商股价纷纷涨停,这从侧面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光伏玻璃减产消息的积极回应。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光伏玻璃减产或将对 A 股多个环节的企业产生影响,部分企业有望从中受益。
光伏玻璃企业:长期以来,光伏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 “内卷式” 竞争,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此次头部光伏玻璃企业集体减产 30%,契合政策导向,有望推动行业供需结构改善。减产意味着市场上光伏玻璃的供应量将减少,在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品价格有望回升。像福莱特、亚玛顿、凯盛新能、金晶科技等企业,在产能出清过程中,若能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稳住市场份额,随着价格回升,其盈利空间将得到修复。以福莱特为例,作为光伏玻璃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庞大的产能规模,在行业减产的大背景下,其市场定价权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实现业绩改善,这也是其股价在 7 月 2 日涨停的重要原因之一。
部分光伏辅材企业:当光伏玻璃产量下降,对于为光伏玻璃生产提供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企业来说,可能会面临订单量短期波动,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光伏玻璃价格回升,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空间有望改善,进而带动对优质辅材的需求。例如一些生产高性能封装胶膜、背板材料的企业,如果能够在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上保持优势,在行业整合过程中,有望获得更多来自头部光伏玻璃企业及组件企业的订单。因为在行业竞争加剧时,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辅材供应商,以提升产品整体竞争力。
具有成本优势的硅料企业:在光伏产业链中,硅料是重要的上游环节。当前光伏行业多环节产品价格已跌破现金成本线,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头部硅料企业若能利用自身成本优势,在行业减产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应对价格下滑压力;另一方面,随着部分高成本产能的退出,市场份额有望向头部集中。大全能源在投资者调研信息中提到,针对光伏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愿意积极参与和协同各方寻求解决之道。若其能在行业整合中发挥积极作用,凭借成本优势,有望在市场份额扩大和价格回升的过程中受益。
布局海外市场的光伏企业:近年来,国内光伏市场竞争激烈,而海外市场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增长趋势。一些积极布局海外市场的光伏企业,其业绩受国内市场产能过剩的影响相对较小。例如阿特斯,其接近 80% 的营收来自境外市场,海外市场的毛利率为 19.55%,境内市场为 -1.80% 。在国内光伏行业减产、市场环境改善的情况下,这类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产业链调整带来的优势,如优质产能的释放、原材料价格的合理波动等,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份额,提升盈利水平。
光伏缩产 30% 这一举措,是行业应对 “内卷式” 竞争、优化产能结构的重要尝试。对于 A 股相关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那些能够顺应行业变革趋势、具备成本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市场拓展能力的企业,有望在行业调整过程中脱颖而出,从市场格局的重塑中获得收益。然而,行业的复苏和企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海外市场的贸易环境变化等,需要持续关注。

作者:盛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盛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