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守护南海

日期:2025-08-18 16:33:41 / 人气:1

"本周,中国海警和中国海军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海域对菲律宾美国海上力量的驱离,引发了各界高度关注。中国在南海的权益保护再次成为外界议论的焦点。与此同时,普京与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举行会谈,伴随着俄乌冲突局势出现的一系列变化,让乌克兰的前途命运陷入了进一步的不确定之中。
一、黄岩岛局势的变与不变
8月11日,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甘羽表示,当天,菲律宾组织多艘海警船、公务船,以给渔船运补为幌子,不顾中方一再劝阻和警告,执意侵闯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中国海警依法对菲船采取跟监外逼、拦阻管制等必要措施予以驱离,现场操作专业规范、正当合法。
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海警将依法在黄岩岛海域开展维权执法活动,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随后,中方和菲方都发布了相关视频内容,证明当天双方颇为激烈的海上执法冲突。
两天后,南部战区海军新闻发言人何铁城海军大校表示,8月13日,美“希金斯”号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非法闯入中国黄岩岛领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组织兵力,依法依规跟踪监视、警告驱离。美军行径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安全,严重破坏南海和平稳定,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南部战区海军部队时刻保持高度戒备,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地区和平稳定。
尽管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发言人在事后假惺惺声称美舰的行动是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并主张美舰享有“无害通过权”并将其擅自扩大到“无需预先通知和获得授权”,但并不能改变美舰此行侵犯中国领海主权的性质。
美舰在11日中菲围绕黄岩岛展开海上“斗法”之后又在同一海域恶意挑衅,显然不是什么纯属巧合。事实上,当天抵近这一海域活动的还有另一艘美舰——独立级濒海战斗舰“辛辛那提”号。而菲律宾当天也派出一架塞斯纳208飞机在黄岩岛附近飞行,以配合美军行动及炒作,并遭遇中方苏-30战机的拦截驱离。
到8月14日和15日,黄岩岛周边海域的中方船只数量增加到20多艘,与相应海域的菲方船只进行对峙。显然菲方并未通过侵闯行动在双方态势上占到什么便宜。中方则在进一步加强海上执法力量后继续控制这一海域的局面。
这是继2024年6月中菲海上执法力量在仁爱礁附近围绕中方阻止菲方非法对“马德雷山”号搁浅登陆舰进行补给所爆发的激烈冲突以来,双方在南海岛礁周边发生的又一起严重海上摩擦。
仁爱礁与黄岩岛一个在南海南部,一个在南海中部,间隔600多公里,中国海上力量在这两地要执行各不相同但形式相似的任务:仁爱礁方向要防止菲方对“马德雷山”号登陆舰的非法运补,黄岩岛方向则要阻止菲方对其周边领海和毗连区的非法侵入,维护我国主权。
尽管看起来都是阻止菲方舰船接近,但在具体实践中的把握尺度和法理依据不尽相同。具体到黄岩岛周边,由于黄岩岛在国际法中岛屿的地位,其周边理论上具备主张12海里领海的条件,加上不必像在“马德雷山”号登陆舰周围拦截菲律宾补给船时还有“人道主义”的考量,在黄岩岛周边面对菲律宾挑衅时,中方海上力量回应得更为坚决果断。
而且,黄岩岛距离中国大陆更近,理论上能够部署到这一方向的兵力也更多,在对菲律宾船只进行拦阻驱逐时也更为从容。
但在守护我国南海岛礁的实践中,经过此前“鬼斧神工”的南海岛礁吹填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后,我方在仁爱礁和黄岩岛周边的支援条件却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倒挂”:仁爱礁距离海南及中国大陆更远,但因为美济礁、赤瓜礁、华阳礁、永暑礁、南薰礁上已经建成规模庞大、功能完善的基地群,其中最近的美济礁距离仁爱礁不到40公里。这一基地群既是在仁爱礁附近巡逻舰机出动的前进部署基地,也是各类一线巡逻执法人员进行休整、快速回复体力和精力的后勤场所。
相比之下,负责这一方向的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巴拉望分区从岛上几处港口前往仁爱礁附近海域的距离反而要超过200公里,且诸多后勤条件甚至不如中国的岛礁基地群。去年6月中菲海上执法力量在仁爱礁附近海域对峙时,这一距离限制甚至使得菲律宾被迫将其少有的大中型海警船作为中继补给船为小型船只加油,才能令其抵达仁爱礁海域进行挑衅。
但在黄岩岛方向,尽管黄岩岛在法律地位上享有更多的权利,且位于南海中部,距离中国大陆距离更近,但在实际维护黄岩岛主权的过程中却成了相对“遥远”的前线。黄岩岛本身作为岛屿,常年露出海面的部分很小,虽有潟湖可供小船躲避风浪,但本身并不具备任何补给条件。
黄岩岛以西的中沙群岛虽然名义上由海南省三沙市西沙区代管,但中沙群岛也没有现成的可以充当前进基地的地方。永兴岛是距离黄岩岛方向距离较近、基础设施完善的岛屿基地,西沙、中沙方向的海上巡逻、执法力量很多也以它为出发地,但其距离黄岩岛超过600公里,南沙群岛上建成的一系列岛礁基地距离黄岩岛也要600公里。
在地图上这似乎是某种“互为掎角之势”,但在实践中,这意味着从各个岛礁机场起飞的飞机抵达黄岩岛上空要以小时计,舰船前往黄岩岛的时间更要以日计算。而菲律宾海警在黄岩岛东面的吕宋岛上的条件要比在巴拉望好得多,且与黄岩岛的距离也更近——苏比克湾距离黄岩岛的距离大约300公里,这使得菲律宾海警在黄岩岛方向伺机侵扰成为可能。
中方面对这样的侵闯行动并非无计可施,但相比在仁爱礁方向有日常巡逻力量和应急支援力量的双保险,在黄岩岛方向,由于应急支援的舰船从后方港口出发,可能需要1天左右的时间才能抵达现场,第一时间应对菲方不法行为的只有在现场的各类巡逻舰船。
这些舰船既有海警执法船只,也有海军的作战舰船。在数量和吨位上,这些舰船仍大于菲方,但就船型而言,在需要精细和灵活操作才能有效反制菲律宾小型海警船的任务中,大吨位的高速作战舰船并非最佳选择。来自海军和海警不同部门的舰船在行动中的指挥和协调也很难像平时就有针对性准备的海警等专业海洋维权部门一样完全天衣无缝,但当面对野蛮侵犯我黄岩岛主权的不法行为时,人民军队的一贯作风要求他们不讲条件,采取一切手段,坚决粉碎敌人的阴谋诡计。
类似的情况在2012年就曾发生过。当年4月,菲律宾海军“德尔·皮拉尔”号护卫舰在该海域派出小艇侵入黄岩岛潟湖,试图抓捕停靠在那里的中国渔船。菲方行动在4月10日上午7时左右开始,中午12时30分左右,在南海执行定期维权巡航执法任务的中国海监75号和海监84号编队抵达后开始与菲律宾海军对峙。
对峙期间中菲双方分别派出增援船只,但因为出发港口到现场的距离原因,中方的中国渔政303船10日就出发,12日抵达现场,菲海警的“邦板牙”船11日晚出发,同样在12日就到达黄岩岛海域。最终中方带回了菲方暂扣的中国渔船和渔民,并在随后数月内继续派出执法船和海空军事力量在黄岩岛与菲方对峙。
相比2012年,无论是中国海军还是中国海警,在南海存在的兵力规模和装备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因此类似2012年那样菲律宾海警船能闯入黄岩岛周边领海内、甚至潟湖的情况已经不会再重演。但我们也应注意到,菲律宾海警在近年来获得一批新型海警船之后,其“整活”的意愿和能力也有了提升。
考虑到黄岩岛方向由于客观地理条件让菲律宾的非法侵闯行动存在可乘之机,如何在未来进一步通过兵力配置、基础设施改善、装备升级等方式建设性地提升当地的维权态势,是今后应对菲律宾乃至美菲联手挑衅时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课题。
二、“协议达成之前没有协议”
当地时间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举行会晤。这是美俄领导人4年来的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特朗普与普京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见面,同时也是近10年来俄总统首次踏上美国领土。
眼下仍在进行的俄乌冲突作为此前美俄元首会晤中断的直接原因,毫无疑问成为此次会晤的关注焦点。考虑到特朗普早在总统竞选时就曾夸下“一天结束俄乌战争”的海口,他对亲手结束俄乌冲突的渴望以及开启第二任期后在“美利坚赢学”上放飞自我的追求在此次会晤中结合,共同造就了一系列颇为魔幻但又合理的场景。
会谈举办地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作为美国空军在阿拉斯加方向重要的军事基地,本身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外交会谈适合的场所。会场周边缺乏举办此类高级别会议的基础设施,俄罗斯记者团在安克雷奇分到的住宿地点甚至是阿拉斯加航空中心由体育馆改造而来、拥有布帘和行军床的“单人隔间”。
普京和特朗普各自乘专机抵达,在现场仪式中,基地内的F-22A隐身战斗机与“阿帕奇”武装直升机成为了某种欢迎依仗;B-2和F-22组成的机队在两国总统走向合影台时恰好飞过头顶,向俄罗斯总统贴脸展示美国壮盛军威。
而在两国元首及幕僚团队进行会谈的房间里,墙上用英文写着“追求和平”;早前计划中,特朗普还打算与普京进行只带翻译的一对一会谈,直到会前,白宫新闻秘书才在美国“空军一号”面前向媒体公布,会谈将安排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俄罗斯特使维特科夫陪同。
这种在会谈形式和元素上颇为现代,但内核又极端古典、甚至带有浓重密室政治意味的元首会面,确实从各个方面都符合特朗普追求宏大排场,在意私人感受,追求名誉又不愿与他人分享的性格。
会后,围绕会议谈了什么以及谈成了什么等各种信息,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欧洲和乌克兰的不安。尽管美俄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原定的元首间午餐被取消,特朗普直接乘机返回华盛顿。在面对记者的发言中,特朗普也发表了诸如“协议达成之前就没有协议”这样的废话文学,但又表示“和普京的对话非常富有成效,许多事项已达成一致,只剩下少数几个未解决的点”,并给这次会议给出了10分的满分。
由于会议本身的私密性,即使特朗普自称会致电北约一些他认为合适的人,以及给泽连斯基打电话通报今天的会晤情况,各方仍想方设法打探会谈的具体内容。
也正是因此,相比俄罗斯方面,这次会谈中最为焦虑不安的是乌克兰和欧洲,他们不知道特朗普为了自己的“赢”会向俄罗斯牺牲掉乌克兰和欧洲的什么利益。最终会谈既没有替乌克兰安排未来前途,也未取得诸如达成停火之类的临时协议。显然普京带来的眼下俄罗斯关于俄乌冲突结束的条件,与特朗普自信能说服乌克兰和北约的停火条件如外界预测的那样无法达成一致。英国媒体BBC评论称“基辅会因此松一口气”,他们对特朗普可能提出的方案也持某种消极态度。
不会被美国这样的第三国主宰命运,对乌克兰而言不算坏消息,但乌克兰自己决定的命运是好是坏,眼下也越来越难说。
本周,俄军在红军村附近的多布罗皮利亚方向乌军防线上寻找到了一处突破口,在短时间内打出了一个突出部。虽然其进度之快一度让一些亲俄军事观察人士认为乌军已完全崩溃,但乌军最终靠着从其它各个方向抽调来的部队和一些后方尚未完成整补的部队阻止了俄军的进一步进攻。但这又让乌军在其他方向上的兵力更加紧张,导致俄军近期在库皮扬斯克获得快速进展。
这种“瑟尔斯基用四个锅盖盖住八口要开的锅”的故事,在近期乌克兰战场上越来越普遍。相比俄罗斯在作战兵员、装备弹药、部队编练、战役战术打法上稳步取得成果的局面,乌克兰目前的兵力征集——部队编组训练——作战消耗循环受到外部援助减少、本国库存枯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已难以稳定持续。
不少部队在前线作战兵力折损后,在后方没来得及得到完整补充,就因为俄军让某处战场变得更加危急而赶往救火,其核心作战力量在这样的奔波中逐渐损耗。另一些部队则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兵员装备补充,其番号以下的部队实际上失去了成建制作战的能力。尽管乌军的无人机、无人艇以及特工力量隔三差五通过一些突袭给俄军造成类似自然灾害的偶发损失,但在顿涅茨克相对完备的乌军防御地带上,乌军可用的兵力和防御阵仍在不断缩水。
虽然乌克兰上下都明白,一份要乌克兰承认现有控制线乃至让出更多领土的停战协议无疑会让乌克兰现政权彻底失去其执政合法性,但眼下也很难找到其他让乌克兰能同时兼顾停火、恢复领土和政权延续三者的其他出路。
在美国和欧洲国家围绕“是否应该全力以赴援助乌克兰”这样的原则性问题上已四分五裂,且不再慷慨地将自己的现役装备乃至国防订货移交给乌克兰,乌克兰想要完全依靠自身力量阻止俄罗斯的进一步前进已变得愈发困难。
"

作者:盛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盛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