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不起F1的品牌,靠“假车队”成功

日期:2025-07-12 14:51:29 / 人气:2

"
前几天结束的英国大奖赛,成了本赛季F1最具戏剧性的一站赛事。
霍肯伯格在15年的F1生涯、239场比赛后,首次登上了领奖台,也催生了一条网络梗:“谁说《F1:狂飙飞车》假,分明就是照着现实剧本拍的。”
就此,在一些二次发酵、讨论之后,《F1:狂飙飞车》的观影热度、口碑再次上升,豆瓣评分从8.5涨到了8.7分。
真金白银的收入上,《F1:狂飙飞车》上映14天全球票房破3.09亿美元,是苹果出品迄今票房最高电影。当然,除了苹果之外,真正赢麻的还有电影里虚构车队的真赞助商。
小品牌也有“F1梦”
在《F1:狂飙飞车》中,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退役车手回归赛道,效力于一支名为APX GP的虚构F1车队。但观察这支车队的赛车涂装、维修区、车手服乃至转播镜头的背景板,就会发现这支虚构车队身上,贴满了真实品牌的Logo。
由于电影中的车辆由梅赛德斯奔驰提供,车上有AMG标识、奔驰Logo,还有许多F1粉丝耳熟能详的品牌,例如AMG、IWC万国表、Tommy Hilfiger、倍耐力、MSC地中海邮轮等——它们本身就与F1或梅赛德斯奔驰存在合作关系。
但是,也有一些从未在F1出现过的全新面孔,比如会计软件公司Expensify和厨房家电品牌SharkNinja。前者是APX GP的冠名商,后者则是车队主赞助商之一。据悉,Expensify为APX GP的冠名权投出了大约400万(约2900万元)美元,SharkNinja也花出了小几百万美元的赞助费。
据苹果电影营销团队负责人大卫·利纳透露,仅凭这些真实品牌,《F1:狂飙飞车》便为苹果带来了约4000万美元的品牌合作收入。而这些收入,基本都来自于电影中的虚构F1车队,利纳笑称:“当F1梅奔车队的CEO托托·沃尔夫得知这支‘小车队’拉了多少赞助时,他当场给我递了一份工作邀请。”
图源:X.com@APX GP
不过,虽然4000万美元的总收入已经是很可观的“商务拓客数据”,但现实中的F1赞助市场,是一道高得多的门槛。
一支中下游车队前翼区域的露出,每年至少1000万美元。而像梅奔车队的冠名赞助商Petronas,每年投入超过7500万美元;红牛车队的Oracle年投入超6000万美元,法拉利的Shell壳牌、亚马逊云等长期合作伙伴,也都在数千万美元的投入级别。
这意味着,像Expensify、SharkNinja这类中小型企业,在现实F1中根本没有上桌的资格。而一部电影,则为它们提供了以极低成本,切入F1体系的机会。
由于《F1:狂飙飞车》的全球热度、文化冲击和皮特的个人影响力,Expensify和SharkNinja在很大程度上,花出了远低于F1日常赞助的价格,但获得了“类F1赞助”的待遇:好莱坞级别红毯宣发、故事中主角光环带来的情感加成等等。
Expensify的发言人就直言,这是我们第一次能在全球体育内容里,像顶级品牌一样讲故事:“我们不是真的F1赞助商,但这支电影里的车队就是品牌的延伸。”
可以说,对于赞助不起F1的品牌而言,《F1:狂飙飞车》提供了一次另类的F1赞助。不仅如此,两家公司都收到了来自F1车队、NBA球队等现实体育IP的合作邀约,在虚构车队上的一次亮相,反而敲开了现实F1的合作大门。
虚构车队,赚真流量
说到底,APX GP这支虚构车队的赞助,其实就是电影里的品牌植入。只不过这次,做得比以往硬塞个Logo要巧妙很多。
电影植入营销这事本身,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但仍然很难做好。如果片中的植入广告太突兀,就容易出戏。但相比其他类型片,体育电影在植入性营销上有天然优势。例如,现实里F1赛车、车手服、维修区哪没有品牌Logo?所以,当电影里的APX GP车队、车手也贴满商标时,反而更像真的。
那么,这些中小品牌为什么会选择电影中的虚拟F1车队?
一是性价比高。传统体育赞助,尤其是F1,是顶级赛事里最“烧钱”之一。像Expensify在电影中获得的冠名权,在F1中的区间是2000万—1亿美元。对于中小品牌来说,进入F1并获得相匹配的曝光价值,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二是传播节奏可控。F1真实车队赞助周期长达整个赛季,成绩波动、舆论塌房都可能影响品牌效果。而电影提供的则是锁死剧本:车队上领奖台、车手会击败劲敌、品牌一定会特写,容错率高。
当然,像Expensify、SharkNinja这种“花小钱”、通过电影挤进F1语境的品牌,也不只会“露脸”就完事,而是抓住这个窗口期,在影像之外做更多的事。
在宣发周期中,Expensify推出“APX GP”专属页面、社媒账号,模拟F1车队内容、幕后花絮;SharkNinja则“厨房×赛车”联动,推出赛车主题厨房家电周边。
图源:SharkNinja官网
影片上映前后,Expensify的社媒互动、平台流量均实现数倍增长;SharkNinja也通过这次机会,完成了将Shark和Ninja整合为统一品牌形象的全球首秀。
但更大的收获,是一次上桌权。由于《F1:狂飙飞车》的特殊性:F1深度参与、真实车队、车手出镜,品牌们就获得了与这些F1高管、车手同桌的机会。赞助商真正买的其实是进P房(F1贵宾区)的入场券。有一些声音就表示,“如果你能因为坐在CEO旁边而达成其他合作,那这一笔赞助费早就回本了。”
从这个角度看,品牌赞助APX GP,某种程度上也是把“赞助一支车队”这件事,通过电影排练了一遍。《F1:狂飙飞车》给了他们一张平价入场券,也许下次,它们真的就能出现在F1赛道上了。
而当我们跳出赞助商视角,我们能看到《F1:狂飙飞车》指向的,也是苹果的体育野心。
做电影的苹果,也有体育梦
对于体育内容的渴望,苹果从来没有藏着掖着。
大体来说,他们走的是实、虚这两条发展路径,前者是真金白银砸下版权生意,另一条是直接打造自己的虚拟体育IP。他们不是单纯把自己当成赛事平台,也不单纯把赛事看成是吸引体育迷眼球的内容,而是通过体育来打通自己的硬件、软件生态。
图源:Apple
先看第一条路。
2022年,苹果先后买下了七年MLB“周五棒球夜”、10年MLS的版权,也买下了未来几年超级碗中场秀的赞助权。其中,他们为MLS砸出了25亿美元的天价,这是MLS历史上金额最高的版权交易,也让MLS成为美国大型职业赛事中,唯一一项版权集中在单一平台的联赛。
在苹果的设想中,把联赛的内容、传播和商业化收入自己手中,能更好地打通内容和硬件的转化,这也是他们在其他业务中惯用的操作,但到了MLS这笔交易上,现实并不理想。甚至有MLS高层匿名表示,这笔合作“伤害了MLS”,应考虑退出。
究其根本,由于MLS全球影响力有限,就算引入了梅西,也难以长期撑起订阅和曝光量。而集中到单一平台(Apple TV)的操作方式,又进一步限制了MLS的曝光,陷入两难。
因此,今年苹果也开始做出妥协:允许Xfinity、DirecTV等有线电视商引入MLS订阅,而不是局限于Apple TV这一个渠道中。甚者,他们还把MLS比赛带到了《EA SPORTS FC》的手游中,用户可以直接在游戏端观看比赛直播。这是电竞行业常用的操作方法,但传统体育中并没有过这种尝试。
苹果做体育的第二条线,是打造虚拟体育IP。
最早的试水是《足球教练》(Ted Lasso)。这部剧讲述一位美国橄榄球教练跨界执教足球队的故事。虽然荒诞,却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剧中虚构球队AFC Richmond不仅拥有社媒账号、球员人设、周边等等,还一度进入《EA SPORTS FC》游戏,与现实英超球队同场竞技。
《F1:狂飙飞车》便是这条路径的又一次验证。苹果没有买下F1版权,却通过与F1的深度合作、真实车手的加入,构建出一支虚构却高度真实的类F1世界,也让很多人通过电影入坑了F1赛事。此前,氪体曾报道过“F1大电影”对自由媒体集团、F1赛事的影响,而对于苹果在虚拟体育IP的打造上,《F1:狂飙飞车》也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甚者,苹果体育的虚实两条路,很有可能在未来实现交集。F1即将进入美国下一轮本土版权的谈判周期中,苹果有财力和意愿吃下F1版权,一边进行F1版权的开发,另一边继续打造《F1:狂飙飞车》续集或者衍生内容,打通版权、内容、生态。
兜兜转转,最终回到苹果最喜欢的一个词:闭环。
"

作者:盛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盛煌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