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即将被打穿?“使用”AI已过时,你准备好“委托”了吗?
日期:2025-09-27 20:42:18 / 人气:28
在AI领域,我们正站在一个微妙而关键的节点。表面上,AI以“副驾驶”(Copilot)和效率工具的温和形态融入工作流程,推动生产力提升却未颠覆组织根本;但水面之下,一股决定性力量正在积聚——我们正逼近从“人机协同”到“人机委托”的“温和拐点”。越过这一拐点,竞争本质将从“谁能更好使用AI”转向“谁能更快、更彻底地将任务‘撒手’给自主AI Agent”,开启全新竞赛周期。
信号:Anthropic工程师的角色颠覆
Anthropic联合创始人Clark的访谈透露了最直接的变革信号:其团队对130名工程师的调研显示,过去一年工程师工作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工作量增至以往两到三倍,却不再编写代码,转而管理AI Agent系统集群。“我的工作完全变了,我得重新思考自己在Anthropic的角色”,这一表述正是“温和拐点”来临的鲜明注脚。
这一现象背后蕴含关键逻辑:软件被视为“世界的另一种表示”,而Anthropic的Claude作为头部复杂软件,其工程师工作模式的转变具有标杆意义。这意味着编程在实践层面即将被“打穿”——并非指竞赛层面的技术突破,而是AI Agent已能承担核心编程执行任务。编程的“被打穿”具有决定性意义:世界上难以被编程处理的事情本就有限,而AI完成任务的两种核心方式(调度工具数据、编程)中,编程能力的突破意味着工具调度能力的成熟也近在咫尺,只需搭建好相应环境。
逻辑链一:编程破局,半开放系统全面告破
AI能力扩张路径是判断拐点临近的核心。从AlphaGo在围棋等封闭系统中证明自身,到DeepMind的AlphaDev发现全新排序算法、Devin AI等自主软件工程师项目涌现,AI正系统性攻克编程这一“纯血数字原生物种”。编程涵盖逻辑构建、系统思维、资源调用(API)、目标拆解与持续修正等核心要素,AI多智能体系统若能“打穿”编程,便掌握了攻克所有半开放系统的“万能钥匙”。
这一突破具有可复制性:法律文书撰写审查、财务模型搭建推演、市场营销活动策划执行等领域,虽专业知识不同,但抽象工作流结构与编程无本质差异。只要为AI Agent提供专业知识库与工具接口,复刻编程领域的突破仅需时间与条件。
逻辑链二:上下文超载,人类干预的必然失效
一旦大规模部署AI Agent集群执行复杂任务,“执行上下文指数级爆炸”将成为新周期的“物理定律”。AI Agent集群决策时引用的“上下文”数据量达PB级,交互速度以毫秒计,涵盖全球实时销售数据、供应链物流信息、社交媒体情感趋势等海量内容——人类心智根本无法理解如此庞大的决策背景。
人类干预在此场景下成为效率瓶颈:管理者介入需AI暂停运转,对上下文进行“降维转译”,而基于降维信息的判断大概率片面有害。这意味着,新周期中保留人类微观干预的组织将被效率淘汰,“撒手”不再是选择而是必须,竞争关键在于“撒手”速度与新型信任机制建立速度。这并非“用人还是用AI”的选择题,而是需要人与AI的全新分工模式,“无人公司”的核心正是探索这种组织形态。
新组织形态:三层系统下的人类新角色
过去“人机结合”的“半人马”模型仅是过渡,稳定形态将是人类“远程遥控”的“无人公司”——并非无人类组织,而是人类从“执行回路”战略性退出,进入“治理回路”。这一治理回路同样依赖AI辅助,形成“人、Copilot、无人公司”三层系统:AI辅助人类建模、推演、洞察,人类掌握最终价值判断与战略拍板,角色转变为三大核心:
- 价值观的注入者:借助AI治理辅助平台推演压力测试,为运营系统设定伦理底线、使命愿景、风险偏好等根本规则。AI可模拟不同价值观约束下的系统长期行为,人类据此做出最终价值抉择,这是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
- 系统的架构师:利用AI进行复杂系统动力学模拟,设计AI Agent集群的协作、制衡与激励机制。工作重心从管理“员工”转向与“架构师Copilot”合作,打造自我进化、自我修复且符合价值观的“数字生命体”。
- 宏观的导航员:通过AI驱动的可视化洞察平台,从万亿级数据点中发现战略性异常与宏观趋势,应对“黑天鹅”事件并校准宏观战略方向,“导航Copilot”成为人类把握全局的关键工具。
小结:任务升级印证“委托”时代来临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人们交给大模型的任务正持续升级:自动化交互(指令式、反馈闭环)占比首次超过增强型交互(学习、任务迭代、验证),意味着“脱手委托”任务的比例已超越“工具化使用”。当Anthropic工程师转型AI Agent管理者、任务交互模式向自动化倾斜等信号叠加,“使用AI”的时代正在落幕,“委托AI”的竞赛已然开启——如何快速适应角色转变、构建新型组织模式,将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命题。
作者:盛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阿里巴巴、蚂蚁集团斥资66亿元在...10-19
- # 如果我死了,请不要用Sora复活...10-19
- “爱女”已经成为最大的创作陷阱10-19
- 杨振宁:跨越世纪的科学巨匠与爱...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