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体培:繁荣背后的危机与困境
日期:2025-06-24 14:41:49 / 人气:20
2025 年 5 月,某大型体培机构突然陷入闭店风波,北京总部张贴“因运营调整和设施维护临时封闭”告示却无重开时间表,多地校区停课,教练数月领不到工资,家长们在微信群里怨声载道。这并非个例,此前 YBDL、动因体育等体培巨头也相继出现问题,暴露出体培赛道的系统性收缩。
一、起跑:2015 年,素质教育新风口
2015 年是体培行业的起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响起,“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居民消费升级,全国新登记企业 440 万户,体育培训相关企业年增速超 50%,新增 2.1 万家。资本大量涌入,吹起“素质教育的新风口”。

体育培训在中国并非新鲜事物,2008 年北京奥运后有了第一批面向普通家庭的民办兴趣班,但规模小且分散。2014 年国务院 46 号文件向社会资本全面放开体育产业,2015 年体培行业开始扎堆成潮。体育培训成为“素质教育”和“升学加分”之间的折中选项,对创业者来说,每个孩子就是可预期的课时包和市场。
从北京到三线城市,各类体培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5 年体培融资共 13 起,覆盖多种体育项目。超过千万融资的有索德福体育等,最小一笔爱棋道拿了 10 万元天使轮。那些起跑早、故事讲得好、融资到位的创业者收获颇丰,如东方启明星、优肯篮球等。家长对孩子体培的热情高涨,只要孩子能消耗体力、少玩手机,甚至能加分,价格不是问题。
二、高光:2016 - 2017 年,头马冲出线
2016 年是体培行业的黄金时期。全国出生人口冲到 1786 万,创下近二十年新高,顶层政策接连落地,资本、企业、外教都受到欢迎。
国内第一家以体育培训为主业的公司万国体育挂牌新三板,主营击剑培训,注册会员占全国击剑人口的四成。宏远时代(后来的动因体育)等也纷纷获得大额融资,成为体育赛道最被看好的项目。少儿击剑、滑雪等小众项目火爆,中产家庭乐意为孩子的“稀缺”体验埋单,将其视为阶层跃迁的隐形背书。
家长的耐心支撑着商业流水线不断向前,创业者们比拼的是谁能更快招满学员、铺更多场馆、挖回国外教练。一位击剑教练回忆,当时去学校做公开课,五分钟能收走二三十个孩子,家长不问退费,只关心开课时间和价格。
三、转折:2018 年,寒潮第一阵风
2018 年上半年,体培行业看似依旧热闹,但下半年变凉信号不断。风投抱怨钱不够、账期拉长,募资困难,小型机构场地费和教练工资拖欠。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体育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一些违规小馆子慌了手脚,有的改做场馆出租,有的跑路。
体培行业本身就存在“不确定”性,场地、器材、教练成本高,学员掉队收入就见底。调研显示全国体培校区平均出勤率只有 55%,学科教培靠老学员续费,体培只能不断拉新。家长开始砍价,续课率下降,孩子的兴趣也难以支撑高固定成本。
四、拉扯:2019 - 2020 年,繁荣尾声与双重钳制
2019 年,中国人均 GDP 首次突破 1 万美元,资本和创业者相信体育消费迎来机会。《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发布,“让青少年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写入官方文件,体培机构宣传单换成了“素质教育+运动技能”。
然而,2020 年疫情来袭,线下体育培训“刚需”破功,全国体育培训融资降至 5 起。家长慌忙退课,消费暂停。体培无法像学科补课一样转线上,尝试线上教学和社群打卡效果不佳。同时,监管收口,八部委发布意见规范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小微机构要么补齐证照,要么关门。
五、偏锋:2021 年,“双减”下的野性繁荣
2021 年“双减”落地,学科培训暂停,体培被视为安全的合法替代。政策鼓励下,全国新增体育培训相关企业数量陡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发布,多地提高体育中考分值,家长对体育培训的关注度大幅提升。
受冬奥会影响,冰雪运动成为消费潮流,利润可观。校内体育教师数量增加,也为校外采购被取代做了人力储备。但体培行业准入门槛提高,一些小作坊式俱乐部只看到政策红利,没考虑分数红利能持续多久。
六、收口:2022 - 2024 年,退潮与自救
2022 年,体培行业融资事件减少,不少机构悄悄退出。各地新规限制灰色做法,空间越来越窄。2023 年线下复课,家长热情未恢复,体培校区平均学员少,出勤率低,收入微薄。
“体教融合”虽成文件高频词,但校外俱乐部难获学校正式合同。一些机构收缩阵地,教练单干私教课增多。2024 年北京发布“白名单”标准,禁止培训与体育中考挂钩,机构纷纷改换标签。
七、余波:2025 年,留守与两极
2025 年,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在更多城市落地,未通过审核的机构有的关门,有的转向隐蔽经营。学校配备更多自有体育教师,政府采购倾向内部安排,外部场馆空间缩小。
留下来的机构分化为两端,一端紧贴中考分值训练,另一端延伸到留学简历和竞赛背书。房价回落、家庭预算收紧,兴趣班续费谨慎。懒熊体育调研显示,超 68%的青少年体培机构现金流只能维持 1 - 3 月,资金链易吃紧。
体培行业起步晚、膨胀快,根基不稳就被推着做规模;账本脆弱、固定成本高;家长心态松、续班率低;非标准化导致运营难度大;还受孩子减少、家庭账本紧等因素影响,很难一直保持良好发展。
曾经,体培被视为孩子成长的好选择,但如今在焦虑和分数的捆绑下,面临诸多困境。父母总会寻找新的“安心选项”,而体培行业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
作者:盛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百度 IDG 都投了,杭州跑出一个...06-30
- “玩家” 蔡澜:告别潇洒一生06-30
- 马斯克的心腹高管,被炒了06-30
- 2G内存跑Gemma 3n完整版,全...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