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 10 人团队撬开华为生态的底层逻辑:AI 原生创新与精准战略突围
日期:2025-07-29 09:52:10 / 人气:26

在大厂环伺的 AI 赛道,一支由 95 后和 00 后组成的不足 10 人团队,凭借一款名为 ChatExcel 的 AI 办公工具,成功进入华为、联想、惠普等巨头生态,成为首批且唯一登陆华为鸿蒙的数据智能体。这家年轻公司的 CEO 逄大嵬,用 “五年一转身” 的产业周期思维,在 AI 浪潮中走出了一条 “从 C 端冷启动到 B 端生态合作” 的独特路径。其背后,是小团队凭借 AI 原生创新、精准战略定位和高效执行力实现的生态突围。
团队与产品的起点:学术基因与产业经验的结合
ChatExcel 的诞生,源于北京大学技术团队的早期探索。在 ChatGPT 爆火之前,宁鲲鹏、姚佳雨两位博士就在 AI 处理 Excel 和数据领域深耕,后在导师袁粒教授指导下用 Transformer 技术升级产品。而有着 10 年 SaaS 行业经验的连续创业者逄大嵬的加入,填补了产业经验的空缺,形成了 “学术 + 产业” 的黄金组合。
这种组合让产品从一开始就兼具技术深度和市场洞察力。逄大嵬认为,AI 创业的最优解往往是学术与产业的结合 —— 技术团队确保产品的底层创新能力,产业经验则保障产品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ChatExcel 的核心定位并非简单的 Excel 插件,而是 “数据智能体”,覆盖数据获取、加工清洗、应用分析、决策支持全链路,这一定位为其后续进入大厂生态埋下了伏笔。
2023 年 2 月 28 日测试版发布后,仅半个月公测网页日活峰值就达 15 万,独立 IP 累计访问量逾千万,验证了市场对 “文字聊天处理 Excel” 这一痛点解决方案的强烈需求。
冷启动与用户积累:ToC 先行的时代红利
在 AI 创业的路径选择上,逄大嵬坚定地选择 “先做 ToC 再做 ToB”。这一策略的背后,是对时代机会的深刻洞察:当下 C 端和 B 端用户均已接受 AI 产品的成长期属性,愿意为新技术试错和付费。
ChatExcel 的冷启动精准抓住了这一红利。产品通过免费策略快速获取第一批用户,学生、职场人士等群体因 “无需记函数、用文字即可操作 Excel” 的便捷性主动传播。用户被教育后的付费习惯也成为关键 ——C 端用户为游戏皮肤、会员服务付费的习惯,自然延伸到 AI 办公工具上。2023 年 12 月尝试收费后,月卡 25.9 元、年卡 99 元的定价获得用户认可,用户不仅未流失,反而更积极地反馈需求,形成 “使用 - 反馈 - 迭代” 的正向循环。
这种 ToC 冷启动的优势在于:无需从零教育市场,通过海量用户行为数据快速打磨产品,验证 PMF(产品市场匹配),为后续进入 B 端市场积累了扎实的产品能力和用户口碑。
技术壁垒的构建:数据全链路与安全可信
面对 “大厂做了怎么办” 的质疑,ChatExcel 的底气来自于构建的差异化技术壁垒。团队并非将产品局限于 Excel 工具层面,而是从数据全链路视角定义 “AI 数据智能体”,覆盖数据获取(文件、数据库、API、网盘等多源数据)、加工清洗、应用分析、决策支持全流程。
其中,数据安全是核心壁垒之一。团队具备端侧模型加速技术,能将 7B、14B 大模型经量化处理后部署到 PC、AIPC 中,实现 “数据不出本机、不出公司网络”,满足企业对财务等敏感数据的安全需求。这一 “可信、多源、安全” 的技术特点,成为打动华为等企业生态的关键。
同时,团队保持高频迭代节奏 —— 每月大版本、每周小版本更新,持续追踪最优模型,结合北京大学研发团队的学术优势,实现技术快速落地。AI coding 的成熟也为小团队赋能,使其能通过技术手段而非堆砌人力,挑战大厂的历史壁垒。
商业化路径:从结果付费到垂直深耕
ChatExcel 的商业化遵循 “从 ToC 到 ToB” 的渐进路径。ToC 市场验证需求后,团队逐步切入 B 端,将产品定位为 “数据智能体”,而非单纯的 Excel 工具,以适应企业更复杂的数据处理需求。
其商业化逻辑的核心是 “为结果付费”。用户付费购买的是具体交付物 —— 数据报告、清洗后的数据包、报表等,衡量标准是交付速度和质量。这种模式区别于传统 SaaS 的 “为过程付费”,更贴合 AI 时代用户对效率的追求。
在垂直领域拓展上,团队采取 “灯塔客户策略”:先服务金融、快消等领域头部企业,通过与行业前五家公司深度沟通,快速提炼需求方案。例如,针对金融行业的数据源特点和业务逻辑,定制数据处理流程,形成可复用的行业解决方案。
定价策略则兼顾普惠与商业可持续:C 端月卡 25.9 元、年卡 99 元的低价策略降低用户尝试门槛,为 B 端转化积累用户基础。
应对大厂竞争:错位竞争与先发优势
在大厂环伺的市场中,小团队的生存之道在于精准的错位竞争。逄大嵬认为,大厂虽有技术能力,但存在优先级分散、历史包袱重等问题。例如,Office 厂商更关注存量用户体验优化,而 ChatExcel 聚焦数据全链路的 AI 重构,形成差异化定位。
先发优势是另一重保障。ChatExcel 在 2023 年初就推出测试版,比大厂同类布局早约两年,通过快速迭代积累了技术经验和用户认知。当大厂开始布局时,ChatExcel 已形成稳定的用户群体和技术壁垒。
此外,AI 时代的用户心态为小团队创造了机会。用户愿意给 AI 产品成长时间,主动尝试新产品,这与传统软件时代用户对成熟度的严苛要求截然不同。正如 Notion 在微软 Office 垄断下仍能崛起,ChatExcel 凭借 “AI 原生” 的创新体验,在大厂生态中找到了生存空间。
进入华为生态的逻辑:互补性与技术适配
ChatExcel 能进入华为生态,核心在于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华为鸿蒙生态需要丰富的数据智能工具,而 ChatExcel 的 “数据智能体” 定位、端侧安全技术与华为的硬件生态(如 AIPC、一体机)高度契合。
团队主动适配华为等硬件体系,已完成对英伟达、AMD、Intel、华为昇腾等多平台的适配,推出多个 AIPC 和一体机版本产品。这种技术适配能力,让其成为华为生态中 “即插即用” 的补充型工具,而非竞争品。
同时,华为生态对创新技术的开放态度也为小团队提供了机会。ChatExcel 作为首批登陆鸿蒙的数据智能体,既能借助华为的硬件渠道触达用户,华为也能通过引入创新工具增强生态竞争力,形成双赢格局。
小团队的挑战与突围心法
尽管取得阶段性成功,团队仍面临盈利压力、出海节奏、团队扩张等挑战。其应对策略折射出小团队的突围心法:
聚焦而非扩张:不追求大而全,而是深耕数据处理细分赛道,将每个环节做深做透。
技术驱动而非资源依赖:通过 AI coding 降低开发成本,用技术创新弥补资源不足。
灵活决策与快速试错:远程团队(分散在北京、深圳、杭州、马来西亚、美国)的轻量化管理模式,让决策更高效。
用户共创而非闭门造车:重视 C 端用户反馈,将其转化为产品迭代动力,形成 “用户 - 产品” 共生关系。
结语:AI 时代小团队的生存法则
ChatExcel 的案例印证了 AI 时代小团队的生存法则:以技术创新为矛,以精准定位为盾,在大厂忽视的细分赛道建立壁垒;借助 ToC 冷启动验证需求,再以 B 端生态合作为杠杆扩大影响力;用 “为结果付费” 的商业模式实现商业闭环。
对更多 AI 创业者而言,这一案例的启示在于:大厂并非不可挑战,新技术带来的红利期、用户对创新的包容度,以及 AI 工具降低的开发门槛,都为小团队创造了机会。正如逄大嵬所言:“如果要学会游泳,先跳到水里。” 在 AI 的浪潮中,唯有主动拥抱变化、精准聚焦需求、持续打磨技术,小团队才能在大厂生态中撬开属于自己的缝隙。
作者:盛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李书福是保守,还是行险棋?——...08-07
- 挣脱他人看法枷锁,拥抱真实自我...08-07
- 挣脱他人看法枷锁,拥抱真实自我...08-07
- 极星汽车深陷困境,何去何从?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