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零售企业换帅背后,是同一场“焦虑”
日期:2025-11-23 14:53:42 / 人气:11

在近期的零售行业动态中,“换帅”成为了一个高频词汇。从主打硬折扣的奥乐齐,到会员制仓储店代表山姆,再到正处于“胖改”关键阶段的永辉,这三家业态、体量各异的企业,在短短数月内先后完成了最高管理者的交接。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三起孤立的人事变动,但深入探究后会发现,它们都指向了同一个核心问题:在增速放缓、竞争加剧、消费者预期全面改变的大环境下,零售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边际效应逐渐减弱,不得不通过“换人”来推动更深层次的系统重构。
奥乐齐:实现本土化硬折扣的挑战
10月10日,奥乐齐中国进行了一次具有分水岭意义的人事调整。原CEO Christoph Schwaiger卸任,原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佳自10月1日起升任CEO,并直接向奥乐齐全球CEO汇报。陈佳成为了奥乐齐进入中国以来的第二任CEO,也是首位本土掌门人。
奥乐齐在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时,并未直接复制德国的“极致平价”模式,而是选择在中高端社区开设店铺,店内装修精致,进口与高端商品占比较高,更像是社区“精品超市”,主要面向中产客群。然而,市场反馈显示,这种“轻精品”路径既没有吸引到价格敏感人群,也未能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于是,从2023年底开始,奥乐齐中国调整战略,转向品质且低价的硬折扣赛道。围绕肉菜蛋奶、米面粮油等高频刚需商品持续降价,自有品牌的让利幅度更大,同时减少了SKU数量。
这一战略调整很快取得了成效。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奥乐齐上海市场生鲜销售额实现了38%的增长,近四分之一的上海家庭成为了其生鲜客群。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陈佳接棒CEO就显得顺理成章。陈佳在2023年加入奥乐齐之前,曾在沃尔玛和麦德龙任职,主要负责采购、供应链管理和自有品牌业务。加入奥乐齐后,她作为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直接参与并推动了战略转向。在她的推动下,自有品牌占比提高至约90%,SKU数量明显收紧,自有品牌成为了降价的主力。此外,“出沪入苏”战略加快了江浙一带的门店扩张,共同支撑了生鲜销售的增长。
陈佳成为奥乐齐中国第二任CEO,传递出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愿意将更多决策权交给一位既懂本地市场又懂供应链的操盘手。然而,奥乐齐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首先,规模仍然是其短板。截至2025年9月,奥乐齐在上海及江苏地区仅有79家门店,在硬折扣赛道上,与本土超市和新兴折扣品牌相比,这一规模偏小。采购量有限使得与供应商谈判时难以获得足够低价,而低价恰恰是硬折扣模式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跨出江浙沪后,成本结构将发生质变。门店向更多城市扩展,运输半径拉长,区域仓储、冷链网络、执行团队都需要重新搭建,物流和人力成本也会同步上升。对于以“极致压缩成本、常态低价”为核心逻辑的业态来说,如何在扩张的同时避免被成本反噬,是操盘手必须解决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当前硬折扣赛道的竞争异常激烈。盒马NB开出近300家门店,美团的快乐猴、京东折扣超市,以及物美、联华、中百等一批本土玩家通过自有品牌、产地直采和即时配送等方式强化了自身的低价能力和供应链优势。奥乐齐要在这片红海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商品结构、价格感知和门店效率上长期保持比竞争对手更优异的表现。
因此,这次换帅更像是一场权力交接。陈佳接手的不仅是一个增长中的业务,更是一道高难度的题目。在门店数量有限、本土对手已经占据市场的前提下,她需要用一套更本土化、更精打细算的供应链,将“低价高质”真正推广到全国。
山姆:供应链本土化再造的使命
10月27日,沃尔玛中国宣布前阿里集团副总裁刘鹏正式加盟,出任山姆会员店中国区总裁,直接向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朱晓静汇报。距离上一任代理总裁Jane Ewing上任还不到一年,这次“换帅”节奏之快,凸显了事情的重要性。
山姆是沃尔玛中国贡献超三分之二营收的核心业务,在此时选择更换舵手,传递出的信号不言而喻。过去几年,山姆在门店和会员规模上扩张迅猛,在主流城市基本完成了“强势占位”。然而,发展过快也使得市场对它的期待发生了质变。曾经“闭眼买”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的消费者不仅关注价格,更在意品质是否稳定、选品是否用心、服务是否跟得上。
在其他业态持续加码竞争的背景下,山姆需要回答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留住更多的会员。刘鹏的履历与山姆当前的“补强点”高度契合。他拥有来自苏宁的零售基本功,熟悉门店运营、供应链管理和履约效率;同时,他在阿里期间主导淘系品牌、跨境电商、用户运营的数字化体系,具备数字化思维。
简单来说,刘鹏既懂“找货”也懂“找人”,还懂得如何利用数据来吸引和留住会员,这对于当下的山姆至关重要。山姆既要提升全球精选商品的独特性,又要精细化运营占比不低的线上会员业务。
然而,刘鹏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商品力的重新定义。过去,山姆依靠爆款和舶来品树立了“闭眼买”的品牌形象,但随着换供争议、部分高口碑商品下架以及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化,山姆的“独家感”正面临稀释风险。山姆需要在商品结构上重新进行减法与精算,明确什么商品该引入、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本地化。
其次,是线上化的再融合。山姆的线上业务增长较快,但距离“精细运营”还有差距。如何让小程序、APP不仅是交易入口,更成为会员运营与数据洞察的平台,将决定山姆未来的数字化深度。
最后,是组织文化的磨合。沃尔玛和山姆体系强调流程、规范和纪律,而阿里的“打法基因”偏快、偏迭代、偏创新。这两种文化既可能互补,也可能产生错位。
近年来,关于山姆“变了”的声音不断,如换供频繁、价格上涨、缺货严重等。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山姆已经成为“消费者标杆”与“行业样本”。事实上,山姆并未偏离“为会员创造价值”的底层逻辑,只是在节奏拉快、业务扩张、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需要更聪明、更细致、更有耐力地“兑现信任”。
如果刘鹏能够凭借其传统零售和阿里数字化的双重背景,在商品力、会员关系和数字化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山姆有望继续保持其在中国零售市场的标杆地位。
永辉:转型用人的关键抉择
2025年9月19日,永辉超市公告聘任王守诚为首席执行官,填补了这一职位近半年的空缺。10月13日,王守诚以新任CEO身份在永辉新品发布会上首次公开亮相,这也是永辉首次通过线下发布会系统介绍门店调改进展。
从时间点来看,这次人事变动与永辉近两年加速的转型节奏高度同步。2024年起,永辉启动了战略经营的深度调整,借鉴胖东来模式推动门店调改。同年9月,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通过旗下公司成为永辉第一大股东,2025年3月,叶国富参与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并亲自挂帅任改革小组组长,推进新一轮全面胖改。
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合适的人来负责执行转型至关重要。王守诚的履历与这轮转型的需求高度吻合。公开信息显示,他1991年出生,北大硕士,2017年以“融才”管培生身份加入永辉,先后担任CEO业务助理、集群运营合伙人、闽赣/福建省区人力资源负责人、上海省区总经理等职,既有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又承担过区域运营指标。
尤其是在“东来学习项目”中,他担任调改小组负责人,牵头搭建运营标准体系,是内部胖改经验最丰富的执行者之一。因此,由他接棒CEO被视为永辉将“胖东来式调改”由项目制推向常态化、全公司层面的明确信号。
从他首次公开发言的内容也能看出这一取向。王守诚在发布会上透露,已调改门店平均客流提升约80%,进入稳定期后的盈利水平超过近五年最高值,并提出调改无终点,未来将持续在人、货、场三个维度投入以提升门店品质。同时,他强调“企业应将员工和顾客放在首位”,提出通过改善员工待遇和工作体验,带动服务质量提升,再反向支撑经营表现的飞轮设想。
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财报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450家门店中已有222家完成调改,改造进度已近一半。但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24.34亿元,同比下降22.21%,净亏损7.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32亿元,整体财务表现仍承压。
也就是说,货架布局、服务细节、商品结构,乃至一直被外界批评的员工待遇等方面,虽然都在按照胖东来的方式进行改造,但短期内并未在报表端体现出同等力度的改善,“学得像”与“赚得到”之间仍存在不小落差。
在这种背景下,王守诚上任被业内评价为一次典型的“转型用人”。一方面,他熟悉永辉内部体系,又深度参与此前的调改试点,便于在现有路径上加速推进;另一方面,他需要在闭店、调改带来的短期阵痛与中长期经营修复之间找到平衡,既兑现对员工与顾客的承诺,又在财报层面尽快体现改革成效。这些将成为他作为新任CEO面临的核心挑战。
共同的焦虑与挑战
从奥乐齐、山姆到永辉,这三次换帅实际上是一个共同的动作。在增长放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些企业都将“懂运营、懂供应链、懂中国市场”的人推到了台前,希望通过人事调整为业务结构重组争取空间。
它们面临的约束条件高度相似。一方面,闭店、调改、扩张带来了短期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它们必须完成长期工程,包括优化商品结构、提高供应链效率、重建员工和会员关系,以及在低价战中守住品牌差异化。新CEO们无法推翻现有的业务基础,只能在既有盘子和财务约束之内,对系统进行重新校准。
真正决定这些企业成败的,是谁能在未来一两年里,稳定几个关键指标:单店是否健康盈利,毛利率和费用率结构是否改善,员工满意度和用户黏性能否同时提升。换帅只是表明了企业变革的决心,而对于这些零售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通过扎实的、能看到结果的微观改造,将这次管理层更迭变成下一阶段商业模型升级的起点。
作者:盛煌娱乐
新闻资讯 News
- 为什么说投资是一场修行?11-23
- 三家零售企业换帅背后,是同一场...11-23
- 索尼手机败走中国:凉于偏执?11-23
- 美联储12月降息概率翻倍:鸽派信...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