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电影,先要拯救电影院

日期:2025-09-08 17:32:27 / 人气:12


在介质老化、年轻人娱乐选择日益多元的现实背景下,电影行业面临的危机远未解除。2025年电影暑期档呈现出“上半场混乱、下半场逆袭”的态势,这让影视从业者们经历了过山车般的体验,也引发了对电影行业现状和未来的深入思考。

一、暑期档电影市场:骤冷骤热的过山车

(一)前期低迷与悲观情绪

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154亿元,超出预期,营造出“电影一枝独秀”的繁荣假象,甚至让业内人士参与股市论坛探讨电影投资热度。然而,春节档后市场急转直下,工作日票房有时低至1000万元,降至近10年最低点。6月仅有两部国产影片票房过亿元,7月初《恶意》票房突破2.5亿元,与2023年同类型影片《消失的她》35亿元的票房差距巨大,众多业内人士陷入悲观。

(二)后期反转与希望曙光

随着《长安的荔枝》上映,市场逐渐回暖,《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等影片票房表现优异。截至8月10日16时32分,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突破85亿元。但这种骤冷骤热的市场表现,让电影市场的稳定性受到质疑。

二、拯救电影院:行业存续的关键

(一)影院作为“卖场”的困境

目前电影市场除春节档、暑期档等重要档期外,日常表现不佳,电影院在非大档期观众稀少,甚至出现影厅无人的情况。电影院如同卖场,不能只在旺季营业,若小档期持续惨淡,传统院线电影行业将面临危机,因此拯救电影院成为关键问题。

(二)吸引年轻观众的重要性

电影是年轻人的艺术,电影行业的危机能否解决取决于年轻人是否认可。要让年轻人走进电影院,创作者需以年轻人的视角进行创作,讲述他们喜爱的故事,如《南京照相馆》以普通市民在历史巨变中的处境为视角,以小见大,表达克制,契合现代人对“附近”“现实性”与“代入感”的追求,避免了宏大叙事的弊端。

三、电影创作:贴近年轻人与情绪价值

(一)姜文失语的必然性

《浪浪山小妖怪》因契合当下年轻打工人的现实投射,让年轻人有感触而获得票房与口碑。它展现了普通人也能获得局部成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主创懂年轻人的心。而姜文等创作者仍沉浸在旧日荣光,带着成人化说教,与年轻人去精英化、去中心化以及对明星祛魅的审美和思考方式脱节,所以在市场上逐渐失语。

(二)动画电影的红利与挑战

中国动画电影历史悠久、起点高,科技进步为其提供了优秀的人才梯队和技术手段,且动画题材限制相对较少,舆论环境对动画人物更友好,营销号对真人电影盯得紧,相比之下动画电影有红利期,盈利可能性更高。但创作者不能一哄而上,避免观众看疲。

(三)情绪价值的重要性

观众追求短平快的情绪价值,希望电影能有直给的情绪输出,让他们产生即时的反应。创作者需要把握观众对情绪的需求,创作出能在情绪上触动观众的电影。

四、电影行业发展:多元问题与解决方向

(一)新人导演的优势

新人导演逐渐取代老导演的地位,他们更了解年轻观众的喜好,追求精准创作,能根据观众需求提供内容。新人导演创作成本相对较低,收取酬劳和阵容费用少,团队执行与推进速度快,性价比更高。

(二)“电影 +”模式的发展

今年暑期档“电影 + 文旅”“电影 + 消费”等融合趋势明显,但中国电影绝大部分收入依赖票房,这种模式不健康。美国部分电影票房在总体收入中占比降至40%,周边产品销售良好。中国电影未来需要开发电影周边、衍生品和文旅项目,减轻对票房的依赖,但要以内容为王,优秀的内容是后续发展的基础。

(三)对未来市场的预测

虽然暑期档目前票房数字可观,但电影行业面临的介质老化、年轻人娱乐选择增多等危机仍未解除,繁荣依赖于题材和内容。暑期档可能是暂时渡过难关,希望其不是回光返照,电影行业仍需不断努力解决现存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盛煌娱乐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盛煌娱乐 版权所有